在4月落幕的北京国际电影节颁奖典礼上,一部新片惊艳亮相,引起了广泛关注。这部影片的导演和编剧都是业界新人,此次合作也是他们的第二次联手。演员阵容既包括资深影帝视后,也有擅长喜剧和话剧的专职演员。影片在电影节上的场均评分高达4.0,赢得了“天坛奖”最佳导演、最佳编剧和最佳女配角三项大奖,成为当届电影节的最大赢家。不禁让人好奇,国产喜剧电影市场是否又将出现一匹黑马?
影片的故事起源于一次“逃离”。主人公吴迪在北京做了十多年编剧,却因为稿酬过低、创意被剽窃而生活困顿,最终不得不打包回西南老家“啃老”,令家人措手不及。他没想到的是,大城市有其压力,小城市也有其佛系生活。面试接连失败,宅在家里又受到父母的嫌弃。一次偶然的机会,他在家门口排队领鸡蛋时,与高中时代的女神冯柳柳重逢。
冯柳柳在电视台工作,她发现吴迪身上有一种特殊的代表性。她想以吴迪为主角拍摄一部纪录片,探索那些从一线城市回流家乡的年轻人的内心世界和所面临的困境。随着摄影机进入吴迪的家庭,这个平静的小家庭也随之发生了变化...
观看影片的前半部分,观众的反应可以用一个简单的字来概括——笑。这种发自内心的大笑不同于当下泛滥的硬挠痒点的喜剧片,《走走停停》的幽默来得更加自然清新,不露痕迹。它展现了一种态度,通过吴迪的妹妹吴双所穿的每件充满个性的短袖,以及金句频出的对话,巧妙地描绘了年轻人的精神面貌。
影片贴近生活,许多笑点都源自日常生活的小缝隙,比如一杯“加冰”的柠檬茶,或是一床被弹飞的烟头烧起的床单,都能让人爆笑出声。真正的幽默并不是刻意制造,而是编剧在剧本中创造一个轻松快乐的氛围,演员们只需置身其中,自然而然地生活。
这种真实接地气的感觉,是本片触动人心的关键。影片采用“戏中戏”的结构,在冯柳柳的建议下,吴迪决定尝试将自己撰写的剧本拍摄成一部具有小津安二郎风格的影片。事实上,整部《走走停停》都充满了小津安二郎的感觉,以克制的镜头语言细腻地讲述平淡生活,将生老病死、爱恨别离等人生大事融入日常的点滴之中。
“戏”内“戏”外,不同年代的人面对生活的态度也隐隐碰撞呼应。小成本电影如何在细节中绽放光芒?自然是要做到小而精,小而美。换句话说,就是要在有限的空间里做无限的文章。影片大部分剧情发生在不足百平的吴家旧屋中,这个场景虽然是剧组特意搭建的,但一旦演员们登场,生活气息顿时活跃起来,你会觉得这个家仿佛真的有了生命。
他们看起来是那么平凡普通,却又温馨热闹。他们会围坐在一起分享西瓜,会在吃饭时讨论各种琐事。家中有人私藏私房钱,有人明明发现了却选择不去揭穿。兄妹间每天斗嘴互损,父母各自隐瞒着对方,有着“发乎情止乎礼”的精神出轨对象。有矛盾有妥协,选择看破而不说破。日子就这样平淡无奇地继续,从天台上飘扬的被单中,到对白与乐曲演奏声中咬着绿豆水冻成的冰棍悄悄滑走。
导演与编剧精准地捕捉到了中国式家庭矛盾又和谐的微妙之处,并将其细腻地呈现出来。几位演员的精湛表演更是为这种真实感增添了几分色彩。年初《繁花》播出后,胡歌再次提名白玉兰视帝,但黄河路宝总与脆皮青年吴迪之间的巨大反差,和他过去在文艺片领域的曲折经历,都让人在观影前对他的大银幕表现捏了一把汗。
然而,最终呈现的效果却非常出色。一头卷发,穿着宽松T恤和大裤衩,总是佝偻着背走路,颓废到用脚夹手机的吴迪,完全不会和过去的任何角色混淆。作为主角,他对故事的理解也非常深入。在吴迪与冯柳柳关于现实的对话中,他巧妙地加入了“你还记得我生日”,使这部分剧情更加符合整体调性。同时,他也是最能理解和体现吴迪与母亲之间情感深度的人。最令人泪流满面的一幕按摩椅情节,就是他主动提出要加入的。
阔别银幕许久的高圆圆,此次饰演的冯柳柳虽然仍然以熟悉的女神形象登场,但她的身上同时也兼具留在小城市难展抱负的无奈、作为单身母亲的疲惫,以及发现机遇后渴望一展拳脚的野心。这种多层次的复杂表现,她完成得相当出色。身为欢乐喜剧人的金靖,在贡献笑点方面的能力已臻化境,每天呛完父亲再呛哥哥,活脱脱一位川渝辣妹子的形象。她的即兴发挥让对手戏更加生动有趣。
周野芒与岳红老师饰演的吴父吴母,基本上就是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的中国式父母形象。一个口头上嫌弃儿子回家“啃老”,实际上行动上却十分诚实地拎着礼物找人给儿子介绍工作;一个掌握家庭经济大权,整日忙于各项家务,永远是家里最后上桌吃饭的人。直到开始担任女主角,与憧憬的演员搭戏,才眉目舒展,重新找回真正的快乐。
全片最大的转折莫过于吴迪母亲的突然去世。但即便如此,导演的处理仍然克制。没有相互指责、抱头痛哭。葬礼过后,生活依旧继续。某天吴迪在阳台点起一支烟,听到母亲又在唠叨他熏臭了被子,转过头却发现身边空无一人时,他才真切地意识到对方已经不在了。
他来到商场,躺进母亲平时喜爱的按摩椅。那一刻,微阖的双眼没有泪水流下,只余按摩椅轻轻的震动,仿佛替他抽泣。这是影片的留白,也是人生的留白。生活未必会按照你的剧本来走,难以接受的事总要接受,不能面对的事也总要面对。我们走走,停停,脚步却始终向前。
作为地域特征鲜明的小成本喜剧片,《走走停停》在北京电影节首映后,便被许多人誉为“川渝版《爱情神话》”。两者均以巧劲拨千斤,笑对生活中的沉重话题。从这点上看,二者的确相似。但《走走停停》这个发生在西南小城的故事,比之上海减少了几分精致,增加了三分轻盈与松弛的市井气。
要说这部电影最打动人的特质,时光君认为,是它的“不说教”。从头到尾,它都没有要求你去做一个怎样的人。相反,它勇敢地说出了一个不那么“正能量”的真理,即人其实不必去追逐世俗意义上的成功。能定义你的只有你自己,别为了生活而失去了生活的意义。
以成功学的标准来看,吴迪这种在北京混了十来年都没混出个人样、只能回家躺平的奔四青年,无疑是个废柴。但这完全是他的错吗?剧本被盗,被剽窃,被拉黑,才让他失去经济来源。回老家后他也努力想找一份新工作,但大环境不景气,父母帮忙找的工作又不符合他的内心期望。他只是千千万万个被理想与生活之间的夹层卡住的人之一。
他尝试过进,在冯柳柳的鼓励下鼓起勇气追逐电影梦;也尝试过退,做一名普通的出租车司机,耐心等待下一次机会的到来。影片中像吴迪这样“不成功”的人还有很多,比如他的母亲,因为觉得考专业院校太难而放弃了自己热爱的舞蹈,专注家庭直到老年才重拾勇气在儿子的电影中担任女主角。
又如母亲口中“一事无成”的乐团成员,和父母住了一辈子,至死也没能出人头地。那又如何?大家依然很怀念他。又是一年毕业季,很多毕业生想必也在纠结究竟是去大城市闯荡还是小城市躺平。而影片透过吴母之口告诉我们,无论哪种选择都可以,都不要遗憾。你不用做金子也不用做狗屎,只要知道自己是什么人就好。
人生是一条漫长的路,走累了也可以停下来欣赏沿途的风景。正如主演胡歌在回答时光网提问时所说:“没有一辆汽车不需要加油,人生道路如此漫长,多进几次加油站是为了走得更远。”作者:小熊软糖 assist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