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清 石天悦
“我生来就是高山而非溪流,我要在群峰之巅俯瞰平庸的沟壑。”这句话不仅道出了张桂梅校长的心声,也成为了电视剧《山花烂漫时》中的灵魂所在。该剧于国庆前在央视播出并圆满收官,收视率、到达率和忠实度三项关键指标均位列同期所有剧目的首位;豆瓣评分高达9.0,成为2024年国产电视剧中评分最高的一部。
传统的英模剧往往难以与年轻人的审美相契合。然而,《山花烂漫时》却能够赢得不同年龄层观众的喜爱,并在市场上取得了口碑双丰收。这得益于创作者在人物塑造、叙事手法以及主题表达上的创新探索,他们在生活的真实与艺术的表现之间找到了完美的平衡点,为张桂梅谱写了一首真挚动人的当代颂歌。通过这部作品,我们得以一窥新时代英模剧创作“扎根现实,追求艺术”的成功之道。
形象突破:
将真实的人物生动地呈现给观众
英模剧中的主人公常常承载着树立榜样、激发精神和凝聚人心的重要使命。但过度渲染其光辉形象可能导致角色失去生活的质感与真实性。《山花烂漫时》中的张桂梅并未被塑造成一个遥不可及的英雄。她是一位朴素而坚定的老一代教育工作者,不同于其他剧中个性张扬的教师形象。演员宋佳完全转变了以往的荧幕形象,以近乎完美的还原了张桂梅那历经沧桑却依旧坚强的形象,使角色与华坪这片土地紧密相连。
此外,该剧还展示了张桂梅作为女高校长、教育者以及学生心目中的“张妈妈”等多个身份下的复杂性格。她在推动学生成长的过程中展现了独特的个人魅力:既有严格的管理风格,也有面对困难时不屈不挠的精神;更有对待学生如母亲般的温柔关怀。这些多维度的性格描绘让张桂梅这个角色更加鲜活立体,彰显出英模人物丰富的内心世界。
为了更好地展现张桂梅这一角色,《山花烂漫时》不仅仅聚焦于个人经历,而是深入挖掘了其背后的社会背景和个人际遇。正是由于看到了华坪女孩们求学路上面临的实际挑战以及当地妇女对她的无私支持,张桂梅才决定创办免费女子高中,给予她们改变命运的机会。
叙事突破:
从现实中提炼戏剧性元素
虽然英模剧通常基于真人真事进行创作,但这并不意味着要完全照搬现实生活。《山花烂漫时》最让人感到惊喜之处在于它既没有刻意制造冲突或虚构情节,也没有因为题材沉重而变得枯燥乏味。相反,创作者巧妙地从丰富的生活素材中提炼出戏剧性,用轻松幽默的方式讲述了女高师生们克服重重困难的故事。
例如,在首次升旗仪式上,尽管遇到了设备故障等小插曲,但整个过程却因此变得更加生动有趣,同时也传达了一个重要信息——对于这些大山里的女孩来说,接受文化教育是多么必要。又如,为了保证学生们能够按时吃饭,女高采取了类似“衡中模式”的严格时间管理措施,这种快节奏的生活方式也反映了山区女性生存状况的一个侧面。
思想突破:
誓词传递的力量与信念
看过《山花烂漫时》的观众肯定会对剧中出现的两段誓词印象深刻。当学校面临困境时,张桂梅带领教师重温入党誓言,以此激励大家共同克服难关。这段场景不仅成为了全剧中最感人至深的部分之一,也是中国共产党红色精神传承的具体体现。“我是高山”的宣誓语句则代表了华坪女高人坚定不移的决心和积极向上的态度。随着剧情发展,“我是高山”的含义逐渐深化,最终成为了连接几代女高人之间的纽带,象征着他们对教育事业无限的热情与奉献。
《山花烂漫时》通过对张桂梅事迹及其所倡导的精神理念的深刻诠释,不仅再现了一位伟大教育家的生命历程,更揭示了当下社会普遍存在的价值取向问题。它告诉我们,在面对各种挑战时,保持乐观向上的心态有多么重要。这也是为什么这部严肃的主题性作品能够跨越不同年龄段受众圈层,获得广泛好评的原因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