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好电影
我们一直在努力

《朝云暮雨》观后感:别扭、不搭、纠结一锅端

格格不入、不协、纠结。影片《晨曦微雨》犹如一位刚获释的囚徒,步履蹒跚于创作与表达的迷雾,竭力探索着那遗失的声音,在凄迷阴郁的画面间徘徊自怜。两名悲剧角色,因罪孽的纽带跌入同一深渊,却在找寻两条背道而驰的救赎之路。老秦渴望平淡度日,而常娟则以余生寻求赎罪,但那“既无生路,亦无死途”的剧本设定,仿佛宿命的枷锁,他们如烟花般绚烂却终归破碎的结局,似乎早在星辰间书写完毕。

《朝云暮雨》观后感:别扭、不搭、纠结一锅端

影片中,重获自由的少女与沧桑大叔的结伴旅程,其初始交集处理得颇为笨拙。常娟与老秦间的身体互动,不论是温情抑或是粗犷,除却直观的生理不适,更添一层难以直视的难堪,让人坐立不安。常娟的形象设计,从内到外,似乎臣服于某种稚嫩的审美,柔弱无力,唯有那份倔强在顽强支撑。原作《婚纱下的杀手少女》中对常娟朦胧命运的描绘几乎被彻底抹去,过度聚焦于老秦,而对常娟角色深度的忽视,特别是关于彩礼与旧鞋的肤浅伏笔,无疑是剧本最大的遗憾。

在这缺乏细腻铺陈的故事里,常娟被无情地误解与践踏,仿佛成了遮掩老者所有不堪的遮羞布,美化了他罪行之下所谓的慈善与爱情。这不是悲哀,而是讽刺。直至终章,常娟找回自我时才焕发了真实的光彩,其余时刻她不过是老秦身旁的空壳,一个可任意摆弄的装饰品,甚至未能算作共沉浮的伴侣。当剧情迎来核心反转,揭露常娟布局的深层动机时,留给观众的只有困惑,那些本应触动心弦的苦楚与无力感,化为乌有,仅剩对常娟植物人状态的哀怜。

痛苦的呻吟是否必然博得同情?回溯两人的过往错误,“罪有应得”或许是最恰当的评价。无论是误杀还是被迫,自食其果的罪责被淡忘,那么真真切切的受害者又由谁来抚慰?北影节上,张国立老师的重申掷地有声:“可悲之人必有可恨之处。”影片的重心究竟是警世,还是对表面悲剧的共鸣,创作者的犹豫不决值得深思。影片试图赞美重生的“善”,还是讥讽社会融入的“伪”,老秦的自我反省并未渗透到电影的整体氛围中。再华丽的镜头语言,也无法仅凭擦拭厨房的表面工作洗净罪孽,那看不见的铁窗依旧矗立。

高高在上的同情无法赢得共鸣,尤其在勉强的情节推动下,更显苍白。一星献给范伟老师,其教科书级别的演绎,令人难忘,无疑是电影的亮点。半星归于周冬雨,后期形象的颠覆与对常娟心理的深刻剖析,震撼人心。剩余的赞誉给予美术与摄影团队,尤其是那场上帝视角的雨夜场景:老秦推车前行,同时努力挽救落下的伞,那是常娟尊严的最后一道防线,与命运的拉锯战。在这场无言的较量中,常娟被雨水洗礼而扭曲的面容,是对他们的惩罚。无需言语,这一幕已道尽千言,艺术的高级之处,莫过于此。

赞(0)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七弟电影 » 《朝云暮雨》观后感:别扭、不搭、纠结一锅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