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孤独的美学
阅遍墨镜王的光影世界,那里留存着张国荣的绝代风华、梁朝伟的深邃眼眸、张曼玉的风情万种,乃至章子怡的璀璨瞬间,如今,这份名单上添上了辛芷蕾的名字。早年间,我对他的电影抱有不解,于是反复咀嚼,直至某篇影评如晨钟暮鼓,点醒梦中人——王家卫所有作品的核心,不过一词,孤独。
《繁花》恰似一部加长版的王氏孤独影像志,其漫长的叙事节奏让人有机会细细咂摸那份独属于墨镜王的孤独哲学。他多年如一日,用镜头捕捉孤独的光影,描绘着人们在寂寞中挣扎,试图以毒攻毒的微妙心态。他的孤独,是即便身处黄河路的繁华与喧嚣,仍难掩散场时分的落寞,正如《叶问》所言:“世间相遇皆为久别重逢。”聚散之间,热闹短暂,孤独恒长。他的孤独,是何宝荣身边有挚爱,却仍按捺不住内心的躁动与渴望;是宫二对叶问的情愫暗生,深知此生无缘,徒留无伴终老的寂寥。
正是那些被美化了无数次的记忆片段,支撑着人们熬过漫长孤寂的岁月。因此,王家卫的每一帧画面,美得令人窒息,又何尝不是孤独情感的倾诉。他的孤独,深刻而独特,即使儿孙满堂、家庭和睦也无法将其彻底埋葬,它会在深夜悄然浮上心头。或许,正因人性的欲望无止境,心灵的缺口永远无法填满,孤独才成了无药可解的宿命。
2. 情深,源于孤独的深渊
从《阿飞正传》到《繁花》,墨镜王的叙事模式清晰可见:男人可为女人心动,可为她赴汤蹈火,他们重情重义,却从不为任何女性驻足。他们是漂泊的无脚鸟,生而飞翔,直到死亡降临。如若男主角已有家室,必然邂逅命中红颜,而这位红颜知己甘愿为其倾尽所有,只可惜相见恨晚,最终化作心头一抹不可触碰的朱砂痣。张曼玉之于梁朝伟,章子怡之于叶问,莫不如是。
他们追求的是刹那间的永恒,创造那些让女子铭记一生的片段,甘愿成为她记忆中的白月光,却拒绝将这份美好转化为日常生活的平淡。阿宝对玲子、汪小姐的种种,无不是超越常规的浪漫举动,让每个女子刻骨铭心。但这一切,究竟是源于深沉的爱恋,还是享受在对方心中留下不可磨灭痕迹的乐趣?究其根本,是否还是孤独使然?
阿飞在张曼玉的小店中留下那句经典台词,他要的,是被铭记,是存在的证据。这背后的心理动机,难以深究,却足以窥见王家卫灵魂深处的孤独。
3. 飞翔的无脚鸟
张国荣饰演的阿飞,自述为一只无脚鸟,一生中唯一落地之时便是死亡。这不仅是逃避责任的借口,更是对生活常态的恐惧。王家卫通过阿飞的形象,传达了一种对“平凡”(Mundane)的抗拒。一旦人生轨迹固定,日复一日重复相同的节奏,仿佛生命已提前终结。无脚鸟的飞翔,是对抗落入平凡的挣扎。
并非人人都畏惧平凡。有人选择早婚,安享子孙满堂,生活波澜不惊,他们的生命轨迹早早被预见,他们是愿意栖息的有脚鸟。
而王家卫,似乎对这样的安排始终不甘。
4. 上海的韵味
上海人讲究“腔调”,王家卫与胡歌,无疑是其代表。他们心中的标准无需言明,一切尽在不言中。“上路”,则是上海人对人格品质的高度评价,意味着行事得体,有担当。阿宝与梁朝伟在《阿飞正传》末尾的梳头场景,正是上海人讲究出门形象的体现,那是一种深入骨髓的腔调。
胡歌,作为上海男演员的典范,他的演绎蕴含了上海文化的精髓,与宝总的角色不谋而合。然而,他是那只不停飞翔的无脚鸟,还是已被平凡生活捕获?胡歌的演绎,尽管贴合角色,却难以达到张国荣那种“不疯魔不成活”的艺术境界。张国荣,才是真正的无脚鸟。
因此,我们未能在王家卫的镜头中见证最好的胡歌,因为他们的艺术之路,分属不同的天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