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幅画面:
1. 影片的核心思想如同明镜般清晰——它生动描绘了一个吞噬人性的社会环境。"幸福"在这里被赋予了形象,成为了一个双目紧闭、口唇被封的束缚之人,象征着个体在社会秩序下的屈服与同化。这种直观的表现手法与黑泽清导演的抽象恐惧形成了鲜明对比,本作以更为具象的方式展现了社会的压迫力量。片名《愿大家拥有幸福》无疑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它精准地捕捉到了电影主题的精髓,简洁有力地勾勒出社会常态的扭曲面貌;另一方面,过于直白的片名可能在某种程度上剥夺了观众的探索乐趣,当影片的内容逐一印证时,难免让人产生些许失落感。
2. 尽管影片的基调充满了独特的风格,遗憾的是,视觉呈现并未达到预期的高度,令人惋惜。原本,从片名、海报以及开场那醒目的红色标题,我对本片寄予了深厚的美学期待,渴望它能呈现出与故事氛围相符的阴郁色彩,可惜,这些期待并未得到满足。显然,新晋导演下津优太在执行力方面尚显稚嫩:他的审美眼光毋庸置疑,却未能通过镜头语言得以充分展现;虽然概念设计颇具深度,但在叙事技巧上略显青涩——依赖剪辑掩盖剧情缺陷、过度依赖台词来弥补逻辑漏洞,这些都是新手导演常见的不足。然而,下津优太的视角独特且富有创新,这不仅仅是一位初出茅庐者的勇气,更希望是其才华的持续绽放。比起那些手握资源却思想僵化、一味迎合市场的"大导",我更欣赏新锐导演的每一次大胆尝试。清水崇对本片的青睐,无疑是对导演潜力的认可。
3. 恐怖片通常被划分为两大阵营:"欧美式血腥恐怖"与"精神恐怖",后者以J-Horror为代表。前者倾向于利用紧张与不适来营造氛围,而后者则更侧重于深层次的精神恐惧。然而,本片挑战了这一传统分类,开创了一种全新的恐怖体验。它巧妙地将"不适感"转化为"恐怖"的源泉,证明了恐怖并非仅限于感官刺激。有人认为真正的恐怖源自于对正常伦理的扭曲,实际上,彻底的"病毒"状态才是最深沉的恐怖根源,而"伦理的病变"往往只能激发表面的惊悚效果。尽管本片同样被贴上了扭曲、变态的标签,但它与伊藤润二等艺术家的作品在本质上存在差异——关键在于感官冲击与精神震撼之间的比例与因果关系。精神上的不安并非简单的反感或畏惧,它蕴含着更为复杂的情感。尽管采用了欧美恐怖片常用的"不适感"手法,但本片依然保留了东亚恐怖片特有的"精神"内核,既不属于纯粹的"惊悚",也不简单归结为社会压力所致的压抑。恐怖电影,作为电影艺术的一种另类声音,完全有能力反映社会现实,甚至触及人类未来的议题。在当今全球恐怖片陷入创作瓶颈之际,本片的出现无疑是破局之举,它触动了同样在探索创新路径、渴望突破自我的清水崇。清水崇对本片的钟爱并不出乎意料——毕竟,我们不能指望已经失去斗志的中田秀夫,或是身处不同创作领域的白石晃士来承担这份开拓性的重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