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载春秋前,《春江水暖》以其细腻镜头勾勒富春江畔的尘世烟火,顾晓刚以此成就了一幅流动着生命力的影像长卷。而今,《草木人间》则是他艺术探索的延伸,意图将中国山水画的韵味融入电影语言的深邃之中,这是一条孤独且充满挑战的旅程,他巧妙融合类型元素,邀请观众共赴一场“禅意与苦难交织”的视觉盛宴。
顾晓刚曾在访谈中透露其创作的心路:“我们的灵感源泉,依旧源自古人的智慧,探讨如何将传统精髓安置于现代社会。”《草木人间》正是他再度实践这一理念的力作。影片通过对“目连救母”这一古典故事的现代解构与类型重塑,超越了原有的道德训诫,转而聚焦于更加普世的主题——如何释怀过往、实现自我和解、理解生命的真谛,以及如何追寻生命中的无价之宝。
在《草木人间》中,顾晓刚巧妙地将创作意旨一分为二:一方面,草木成为传递气韵的载体,另一方面,目莲与苔花这对母子的故事则赋予影片以生命的活力与深度。草木间的禅意与角色命运相互缠绕,气韵流转与生命跃动相辅相成,共同编织出一幅既超然又接地气的电影画卷。
影片中的草木,不仅是自然之景,更是禅意的象征。目莲所述的乡俗——每人生辰植树,树与人共生共亡,赋予了草木以禅的哲思。苔花的“喊山”仪式,以及“茶发芽”的古老习俗,让这份禅意在古老与现代之间流淌,生动而不失灵性。目莲与苔花的旅程,穿越茶田林间,直至庙宇,让禅意得以确证。目莲携母归乡,步入山林,镜头缓缓拉远,从树到林,再到星辰大海,禅的意境如波涛般扩散,那虚实交错的猛虎与苔花的虎啸,恰是禅中“觉”与“识”的体现。目莲的寻父之旅,既是寻根的象征,也将人与禅的纽带紧紧相连。
顾晓刚巧妙利用犯罪类型叙事框架,搭建起“炼狱人间”的场景,诈骗犯罪成为探照人性深渊的棱镜。苔花误陷传销之网,电影深入剖析了她心理转变的每一个细节,从不甘屈服到被虚假的关怀打动,直至在洗脑式的灵魂拷问中彻底沉沦,展现出欲望如何吞噬人心。然而,正是在这片欲望的泥沼中,禅意与人性的救赎找到了联结。目莲通过近乎自我牺牲的方式(溺水),引领母亲走出欲望的炼狱,迈向新生。苔花经历洗礼后,心灵重获自由,世界变得清澈透明,她在这片光明与爱中绽放笑颜,象征着从“地狱”到“人间”的重生。
尽管顾晓刚试图以类型片的手法提升艺术表达的高度,但《草木人间》所选的诈骗题材,因其固有的夸张色彩和叙事复杂性,对于追求深度的艺术作品而言,控制难度大且存在风险。加之近期同类题材作品的泛滥,观众对此类影片的期待已有所下降,使得这部影片显得有些时机不当,难以独领风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