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部匠心独运的影片中,所有角色均由华人演员倾情诠释朝鲜人物,选角策略巧妙捕捉了朝鲜民族的独特韵味,其中,张瑞芳以其精湛演技,生动刻画了核心角色,令人印象深刻。而由《青春之歌》中卢嘉川一角的扮演者康泰所演绎的知识分子角色,凭借其鲜明个性,同样成为影片中一抹亮色,尽管遗憾的是,该角色在豆瓣平台尚未获得正式记录。
影片围绕主人公李善子的视角徐徐展开,她如同变革的催化剂,不仅引导小资产阶级商贩走出个人利益的局限,还促使沉迷情感世界的知识分子回归现实,甚至触动了自私心态深重的农民,认识到团结协作的力量。这一系列转变深刻体现了集体主义精神的光辉,影片以此为桥梁,有效传递了社会主义价值观,为观众描绘了一幅朝鲜民众在集体劳动中成长与进步的生动图景。
本片是中朝电影艺术合作的结晶,由上海海燕电影制片厂携手朝鲜艺术电影制片厂共同打造,其风格既烙印着鲜明的社会主义国家电影特色,又不失导演郑君里的个人艺术风格,与他的另一力作《枯木逢春》等影片一脉相承。在视觉呈现上,影片开头与结尾的摄影手法富含中国古典美学元素,配乐同样融入传统韵味,情节设计中穿插误会等叙事技巧,增强了故事的吸引力和深度。
作为一部典型的歌颂式故事片,该作品充分展现了“十七年”时期电影的典型特征及时代背景下的深刻印记。李善子这一角色,以其毫无瑕疵的正面形象,被塑造为社会主义理想的模范工人,其形象之完美几近理想化巅峰,不仅赞颂了个体在集体中的奉献精神,也反映了那个年代对于理想社会构建的热切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