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沉浸于腾讯倾力打造的《理解深渊》,这部围绕着哲人陈嘉映的半纪录式系列,不禁让人沉思。在品味了几集之后,一个不争的事实逐渐显现:正如陈嘉映在首集中的隐隐忧虑,这档节目的受众群体或许将十分有限。究其原因,节目中探讨的诸多议题,尽管在学术圈内具备高度的针对性,却难以在大众的日常生活中找到直接的落脚点,更不用说节目中缺乏一种直观展现其探讨过程背后方法论与价值观的方式,这对于广大非专业的观众群体而言,获取深层次的启示无疑是一大挑战。
从个人的观赏体验出发,陈嘉映的学识与智慧在这片荧屏之上显得尤为突出,不仅超越了节目中其他学者的水平,甚至相较于他著作中所展现的深度,也有过之而无不及。这档节目与其说是对陈嘉映个人魅力的削减,倒不如说是对当前哲学界众多从业者的“去神秘化”——原来,这就是你们的水准吗?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那期陈嘉映与钱理群的对话。虽然钱在哲学深度与思想广度上或许稍逊于陈,但其丰富的人生经历为他提供了一套独特的应对策略,直面陈提出的种种质询,实际上也是对自我的审视。钱理群展示出的,是一种历经世事的坦诚,这种坦诚,锋利且纯粹,仿佛是人生旅途中的最佳伴侣。想要达到如此境界,就必须有种“生命已无憾”的释然。在这一集里,我们罕见地看到了陈嘉映的角色转换,从常人眼中的答疑解惑者变成了一个满怀好奇的求知者。他面对钱理群时,尽管心中并无太多疑惑,但那份对不同见解的渴望显而易见,尤其是在某些瞬间,陈嘉映静默中泛红的眼眶,无疑是对钱回答的一种深刻共鸣。这提醒我们,或许只有当我们持续保有探求未知的好奇心,勇于在求索的道路上前行,才能激发持续的思考活力。反之,若自满于所谓的终极答案,那等待我们的,或是理智的崩塌,或是道德的沦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