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好电影
我们一直在努力

《英雄》点评:从历史政论到武侠政论的帝王剧变迁

从“荆轲刺孔”到“荆轲颂秦”的转变,映射出文化领域内思潮的流转。上世纪80年代,批判传统文化成为一股潮流,而到了90年代,这种趋势发生了逆转,“弘扬传统文化”成为了新的时尚。彼时,笔者撰写了《世说新语补·荆轲刺孔》,通过虚构的情节讽刺了当时的社会风气。

《英雄》点评:从历史政论到武侠政论的帝王剧变迁

在文中,荆轲面对秦王时未能行刺,反而刺向了象征孔子的画像,唱起了批判传统文化之歌。不久后,荆轲受到秦舞阳的影响,放弃了激进的态度,转而推崇保守主义,开始潜心研究古代文献。然而,这种转变并未持续,荆轲随后的表现更加引人注目——他开始“颂秦”。

这一转变在近年来达到了高潮,尤其是在电影《英雄》中得到了极致的展现。该片讲述了一个刺客被秦王的魅力所折服,最终为了秦王统一六国的理想牺牲自己的故事。这部电影制作精良,商业推广手法经典,并获得了官方的高度评价,迅速走红。但与此同时,它也引发了广泛的争议。

在普通网民中,对于《英雄》的看法分化明显:一部分人赞赏其视觉效果与商业成功,另一部分人则批评其主题思想和历史观。而在具有一定地位的专业人士中,普遍对这部电影持正面态度,主要聚焦在其艺术成就和市场表现上。

值得一提的是,《英雄》与电视剧《雍正王朝》有着相似的主题,即颂扬强权。尽管两者都涉及这一主题,但它们之间存在显著差异。《英雄》的创作者明确表示这是一部武侠片而非历史剧,强调故事性而非历史性。此外,《英雄》在宣传过程中也尽量避免提及其主题思想,更多地强调这是一次成功的商业运作。

尽管如此,这种做法引发了部分观众的质疑,特别是当一些人在过去赞扬激进英雄如切·格瓦拉,而现在却又称赞“格瓦拉颂秦”的版本时。这样的转变令人费解,引发了关于《英雄》是否在为专制辩护的讨论。

然而,对于这些批评,一些评论者认为过于苛刻。他们认为,在现代社会中,应当区分“思想”与“买卖”,即艺术创作与商业运作。这种“伪激进”与“伪保守”的包装反映了体制的缺陷,而不是创作者个人的问题。因此,尽管《英雄》在思想层面或许存在问题,但不应抹杀其在视觉艺术与商业运作方面的成就。

尽管如此,这种“伪保守”的包装还是导致了一些副作用。例如,有人指出《英雄》实际上是在赞美专制,甚至将秦始皇与当代超级大国的领导者相提并论。这引发了一系列关于历史、道德以及政治正确的讨论。

值得注意的是,当《英雄》的创作者声称其作品仅为商业片时,这与过去颂扬专制的作品有所不同。过去的作品往往是为了迎合权力阶层,而《英雄》则明确表示自己追求的是市场成功。这种坦诚在一定程度上是一种进步,尽管其主题思想仍受到质疑。

在这样的背景下,我们需要思考如何构建一个健康的文化生态,其中政教分离、政商分离以及教商分离的原则至关重要。一个成熟的社会应当允许不同观点的存在,并鼓励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文化氛围。同时,这种生态也需要建立在创作自由和个人权利得到尊重的基础之上。

对于《英雄》这样的作品,我们可以从多个角度进行评价:既可以从历史真实性的角度出发,也可以从艺术价值和商业成功的角度来考量。重要的是,在创作自由的前提下,应当鼓励多样化的文化产品,无论是思想深刻的佳作,还是简单娱乐的商业片,都应该有一席之地。

《英雄》及其引起的争议提醒我们,在当今社会中,文化产品的评价应当多元化,既要考虑其艺术价值,也要关注其思想内涵和社会影响。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共同推动文化的发展,使之更加丰富和多元。

赞(0)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七弟电影 » 《英雄》点评:从历史政论到武侠政论的帝王剧变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