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好电影
我们一直在努力

边走边唱:吉他与希望——《边走边唱》电影点评

▶在陈凯歌早期的电影中,我们总能捕捉到一个共同的主题——“质疑”。《黄土地》是在向奔腾的黄河水发问,我该如何自处;《孩子王》则是在对时代发问,你到底带来了什么改变;而《边走边唱》则通过琴弦与歌声来质疑生活的真谛,那光明究竟是什么,能否追寻得到,又是否能真正看见……这些问题往往没有明确的答案,陈凯歌只能将其抛向河流、苍穹与大地,期待着一种沉默的回应……

边走边唱:吉他与希望——《边走边唱》电影点评

影片以一对盲师徒作为主要角色,这一设定自然而然地引入了一个核心概念——光明。师傅从他的师父那里听说,只要弹断了一千根琴弦,就能打开琴盒,获得秘/方,从而恢复视力。因此,“光明”成了师傅一生追求的目标,他为此放弃了世间的诸多美好,诸如爱情、友情以及亲情。然而,正是这种超凡脱俗的态度,使得他的歌声拥有一种“神圣”的特质,被人们称作“神神”。由此看来,《边走边唱》传达出的第一个观点似乎是:“世俗太过浑浊,看不见反而更接近神性。”陈凯歌所说的“看不见”,或许指的是童年记忆、社会变迁的力量,抑或是亘古不变的人性之灾,尽管我们难以确切知晓,但我坚信他在试图传达某种隐喻。

而在徒弟石头身上,我们看到了影片传达的另一个观点:“并不是所有的盲者都能成为半神。”石头经常询问师傅:“为什么我会失明?”他爱上了兰秀,但在兰秀选择跳崖的一刻,他却退缩了,大声呼喊:“我看不见,我看不见!”实际上是在说:“我害怕!我怕死亡!”这样怯懦的、缺乏神性的石头,继承了师傅的琴,被众人抬走,就如同对待师傅一般,但他终究只是个普通人……

▶即便到了影片的结尾,我也未能找到陈凯歌对于生命意义的解答。也许根本就不存在所谓的答案,因为在现代社会中,光明几乎可以与“电力”划等号,因而不再需要去寻找,失去了神性的光明,就像是离开了水的鱼,在黑暗降临前的挣扎不过是最后的喘息……

赞(0)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七弟电影 » 边走边唱:吉他与希望——《边走边唱》电影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