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两位女性演员共同诠释同一个角色时,这种设置不禁让人联想起英格玛·伯格曼的《假面》——一种将心理分析以视觉形式呈现的手法。而路易斯·布努埃尔则是一位将精神分析理论运用得炉火纯青的大师。在他的作品中,故事情节往往聚焦于上流社会内部那看似光鲜亮丽却又充满荒谬的深层次矛盾。通过一个来自底层社会的少女与一位渴望真爱的中产阶级男性之间复杂的关系网,影片探讨了社会身份与个人欲望之间的冲突与转化,这样的设定很容易引发观众共鸣,如同《洛丽塔》和《情人》那样,触及到了人性中难以言喻的一面。
在这段情感纠葛中,随着男性角色渐渐丧失对物质世界及话语权的掌控,其内心的“超我”结构被彻底瓦解,而“本我”的释放则让他仿佛回到了一个更加原始的状态。女性角色在此过程中展现出了一种独特的操控力,以及一种类似厄勒克特拉情结的心理特质。比如,在一个令人印象深刻的场景中,男主角赠予女主角一栋房产,然而她却当着男主角的面与同龄男性发生亲密行为。此时,站在铁门外的男主角反而成为了被囚禁的一方,这一幕不仅揭示了女主角对于父权象征的自我惩戒,同时也标志着男主角因性与欲望而陷入崩溃的转折点。尽管他已经意识到局势正在失控,但仍无法阻止自己沉沦于欲望的泥潭之中,这让人不由自主地想到了罗曼·波兰斯基的《苦月亮》。然而,与波兰斯基那种近乎神祇般审视人类本能缺陷的角度不同,布努埃尔更侧重于探索人物内心世界的深层交织,特别是关于“本我”、“自我”之间的斗争。
假如缺少了对男女主角内心世界的深刻剖析、开篇与结尾处的爆炸性处理手法,以及由两位演员分别扮演同一角色的设计,这部作品或许就会沦为一部平庸的肥皂剧。但正是这些独特之处,使得它超越了表面的情节,成为了一部引人深思的艺术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