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好电影
我们一直在努力

"朱同三年级失去超能力?电影告诉你:多动≠创造力"

在《小朱的三年级:超能迷失》这部影片中,它仿佛成了一件“影评界的隐身衣”,一旦某个权威声音贴上了“佳作”的标签,质疑之声便似乎成了品味低下的象征。(这难道是个不容置喙的事实?)

"朱同三年级失去超能力?电影告诉你:多动≠创造力"

观影前夕,我的脑海中构建了一个科幻色彩浓郁的《请投我一票》版本,而朋友G则幻想着一部剧情丰富的《放学后联盟》再现。鉴于如此高的期许,我半开玩笑地询问G:“我们会不会被感动到泪洒影院?”她神色微妙,仅回应:“难说。”

事实证明,是我们多心了。走出影院,三人异口同声,北腔南韵齐发:“不成”,“不行”。并非难以言喻,实则是难以恭维的质量让我们集体哑然。

那一个半小时,影院内的座位似乎成了针毡,空气如鲠在喉,氛围堪比深渊,心情薄如冰凌。导演与编剧同为京城子弟,与童漠男这位笔下生花的才子相比,其创作力的落差何以至此?

作为曾经的模范生,我对“刘诗瑶”式的角色毫无共鸣,而对于街头混混的生活,更是难以触及。

导演似乎对“创造力”与“超能力”有着天真的误解。将ADHD误读为创新源泉,疾病需要治疗而非炫耀;无病呻吟,虚构谎言更不应等同于创造。窥探隐私、校园暴力,这些行为与创造力更是风马牛不相及。

当银幕上那个三年级的小男孩,面对女孩说出“我‘胆’碎了”这样的低俗笑料时,我内心的容忍度彻底崩溃。不禁揣测,这背后的编剧导演恐怕对某种性别有着刻板的认知。

影片中唯一稍显个性的角色贺娜,也被强行赋予了复杂的家庭背景,成为他人窥视隐私的借口,原生家庭的阴影笼罩其上,仿佛为了悲剧而悲剧。

创意确有闪烁,但犹如夜空中寥寥几星,与电影那五毛特效相得益彰,都显得微不足道。

与《夏洛特烦恼》的距离,不啻百部《小时代》的鸿沟。尽管后者也非上乘之作,至少提供了槽点无数,为观众带来了欢笑。而《小朱的三年级》如同一部陈词滥调的流水账,导演的叙事能力恐怕真如小学生习作般,难以及格。

赞(0)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七弟电影 » "朱同三年级失去超能力?电影告诉你:多动≠创造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