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分7.5/10,这次观影体验得益于独特的放映场合——在百年讲堂中,观众们对电影中的幽默、感人的瞬间反应热烈,整体氛围和谐愉快,预示着这是一部适合家庭观看的影院佳作。
然而,从剧情角度来看,《荒野》可能只能勉强过关。
电影的故事展开显得有些凌乱,似乎试图涵盖过多的主题。例如,Roz发现其他废弃机器人的桥段突然出现,缺乏足够的铺垫,而由此引发的公司回收计划以及雁群冒险进入机器人中心的情节,再加上雁长老的登场与牺牲,使得剧情显得紧凑且断裂。从Brightbill独自飞行那一刻起,故事变得越发令人困惑,尤其是Brightbill身份的突变,雁群先前对他充满偏见,却因长老的简单解释而迅速化解,随后长老又轻易地献出了生命,导致大家突然对Brightbill产生了信任与尊敬。此外,尽管影片试图探讨机器人伦理与人性的关系,但Brightbill如何通过理解机器人守则带领大家逃出生天,这部分的逻辑性并不强。更讽刺的是,Brightbill刚宣称机器人有不伤害生物的协议,不久后雁长老便因此牺牲,不禁让人怀疑导演是否在玩弄一种解构主义。
实际上,如果电影在Brightbill离开群体时结束,可能会更加完整和流畅。
最令人困惑的是电影的核心意图何在。虽然电影不一定需要明确的目标,但这无法解释《荒野》所带来的混沌感。
这种混沌感首先体现在主题的多元与繁杂上,推测电影可能想探讨机器伦理与人性议题,同时触及个人价值实现的话题。然而,除此之外,还涉及成长、歧视、母爱、以德报怨以及动物之间的和谐共处等多重主题。如果能够深入探讨其中一两个核心主题,并利用其他元素来增加层次感,本可以达到更好的艺术效果,但在实际呈现中,却给人一种隔靴搔痒之感。
其次,影片的表达方式也显得不够纯粹。一个显著的例子是Roz无意间伤害了Brightbill的家庭成员,这成为人性化Roz照顾Brightbill的动机,但这一动机是否站得住脚值得怀疑。身为机器人的Roz对所有小型生物都表现出无差别的关怀,但在处理“灭门”事件时却显得过于平淡,与后来营救动物时的激烈场面形成鲜明对比。这种前后不一致的表现,使人感到“双重标准”。包括狐狸芬克随意吞食螃蟹等情节,都在暗示影片试图展现荒野生存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却又将其简单化处理,使故事失去了深度。
但这些问题是观影后反思得出的,在观看过程中,最直观的问题仍然在于基本情节的设计。
首先是Roz对自己程序进行重写的部分,这一点可以接受,甚至让人感到新奇。然而,即使重写了程序,为什么在被读取信息后还能记忆犹新?为什么在关机状态下还能听见声音?甚至在拆除内部系统后还能继续存活?这些问题让人难以理解,这不是童话而是神话。
其次是不同物种之间的大团圆结局,无论在这样一个温馨环境中动物能否共存,关键是影片前半部分还在描绘森林生态的冷酷无情,到了结尾时,所有动物却突然团结一致,共同对抗机器人,这种为营造大团圆结局而不惜一切的做法,未免太过牵强。
因此,设定应该有一定的界限,在《荒野》中,机器人扮演母亲角色或重写程序属于设定的一部分,但直接变成不死且无所不能的存在,则超出了“设定”的范畴。同样,虽然自然界存在竞争与合作,但让凶猛的黑熊变得温顺,显然不符合自然法则。我们可以讲述童话或神话,但不应在看似认真的叙事中不断突破观众接受度的界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