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好电影
我们一直在努力

像颗石头从电影市场的肾里滑出来——《又是充满希望的一天》影评

《又是充满希望的一天》经历了多次定档调整,分别计划于2024年的4月19日、8月9日以及最终确定的8月16日上映。尽管该片在戛纳电影节上收获了赞誉,并在国内多个城市的路演活动中得到了正面反馈,但其市场表现依然不尽如人意,排片量十分有限。9月11日,该片在北京大学百年讲堂的艺术鉴赏活动中进行了展映,映后交流环节中,针对影片主角危力所患肾结石是否具有象征意义的问题,导演刘泰风表示:

像颗石头从电影市场的肾里滑出来——《又是充满希望的一天》影评

这部作品在当前的时代背景下,以其多重现实主义的展现方式显得与众不同,它的纪实风格与主流娱乐化的趋势背道而驰,其情节与现实生活紧密相连,可能会让部分观众感到沉重和不适。

形式的纪实性

《又是充满希望的一天》采用16毫米胶片进行拍摄,这种媒介的选择强化了影片的纪实性。16毫米胶片与纪录片的历史渊源深厚,通过胶转磁再投射至大银幕上,胶片的颗粒感和细微瑕疵被放大,成为了一种媒介自身的展示。导演在映后讨论中提到,影片使用了16毫米胶片的全画幅,保留了胶片边缘的毛糙感,进一步突显了纪实风格。

手持摄影带来的轻微摇晃,不仅强调了现实主义的表现手法,还在视觉上营造出一种焦虑与压抑的氛围,与影片的主题相得益彰。对叙事模式的挑战

题材的当代性算法与个体?

影片探讨了“算法与个体”这一时下热门话题,但并未简单地谴责算法的非人性化,而是深入探讨了更深层次的思考。危力开发的算法系统导致了“生活外卖”骑手频繁违反交通规则,而一次意外事故让危力的生活陷入了混乱,这揭示了算法对其创造者的反作用。无论是作为中层开发者的危力,还是作为基层劳动者的金亚鹏,都成为了算法的牺牲品。

危力与徐晓霞之间的冲突,不仅源于两者都是算法的受害者,还因为双方都是真诚的个体,观众感受到的是认知上的分歧而非利益上的对立。徐晓霞代表了来自乡村的传统是非观念,而危力则秉持着城市互联网从业者的程序正义理念。危力始终坚持算法的正确性,即使失去了工作,他对算法的信心也未动摇,认为它提升了消费者体验。但徐晓霞让他意识到,在现实中,骑手们无法完全遵循算法指示。

真正的核心问题是阶层间的隔阂,这种隔阂不仅存在于物理空间,也存在于精神层面,导致理解和对话变得几乎不可能。算法的引入加剧了这些问题,同时也掩盖了人与人之间的矛盾。影片中,危力虽尝试与徐晓霞沟通,但未能达成共识,直至故事结尾也未实现相互理解。高层管理者在影片中缺席,这种安排可能是出于某种考虑,但也为观众提供了更多的思考空间。

其他社会议题

除了“算法与个体”的主题外,影片还触及了许多当前的社会问题,显示出其广泛的视角。危力在40岁时遭遇裁员,寻找新工作的过程中屡屡受挫,体现了互联网行业的中年危机。危力失业后,与妻子沈筠怡的关系日益紧张,最终导致家庭破裂,反映了家庭内部性别角色的问题。

危力与女儿梦梦之间的疏远,揭示了家庭教育的缺失和沟通障碍,这也是许多中国家庭面临的现实问题。另一方面,金亚鹏和徐晓霞夫妇缺乏法律保障,凸显了灵活就业者面临的困境。如果没有律师冯源的帮助,徐晓霞将难以应对复杂的法律程序,这也反映了法律援助的不足。

高昂的医疗费用对低收入群体造成了沉重负担,这是医疗保障体系的缺陷。影片在处理这些问题时,并未刻意渲染冲突,而是以一种冷静的方式展示了生活的本质,促使观众反思社会结构中存在的问题。

影片中的细节充满了生活的真实感,从环境音效到人物对话,都旨在引导观众关注身边的现实,传达导演对社会现状的关切。影片开头的施工噪音和危力的肾结石,都暗示了现代生活中的种种挑战。

影片结尾处,沈筠怡怀上了新的孩子,这一情节既可视为希望的象征,也可视为新的挑战。制片人朱桐认为,对于职业女性而言,新生命的到来可能意味着新的压力。但导演保持了开放性的结局,正如生活本身一样复杂多变。

正如映后交流时戴老师所言,这部作品因其复杂性和对现实的忠实描绘,让每个生活过的人能够从中找到共鸣,这就是现实主义作品的魅力所在。


赞(0)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七弟电影 » 像颗石头从电影市场的肾里滑出来——《又是充满希望的一天》影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