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好电影
我们一直在努力

当一艘船沉入海底,当一群人成了谜……

方励,这个名字在影视界代表着一种执着与追求。在《里斯本丸沉没》的北京首映式上,他的话语如同晨钟暮鼓,唤醒了人们对历史的沉思:“历史不应随时间流逝而淡忘。”他所坚守的,是对过往的尊重,是对那些在岁月长河中渐行渐远的身影的缅怀。

当一艘船沉入海底,当一群人成了谜……

《里斯本丸沉没》不仅仅是一部电影,它是方励对历史的一次深情告白。他通过这部作品,将一段悲剧转化为了深刻的记忆。这份记忆,不是仇恨的延续,而是对那些在英伦三岛逝去的生命,以及那些在战火中勇敢救援的渔民们的深刻铭记。

“东极岛”因渔民的英勇而在中国人的心中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记:

在侵略者的铁蹄下,渔民们没有放弃自己的道德底线。正是因为他们的勇敢,三名英国士兵才得以安全返回家园,向世界揭露了“里斯本丸”沉没的真相。1942年,这艘满载英军战俘的货轮在日军的押送下,从香港驶往日本,却因美国潜艇的误判而被击沉。

从被击中到最终沉没的二十多个小时,船上的英军战俘经历了求生、反抗、被杀、被救的悲壮过程。最终,828人随船沉入海底,而384人则在渔民的帮助下生还。

多年后,当这些已是耄耋之年的老兵在方励的镜头前回忆往昔,他们的眼中充满了泪水。他们尽量保持冷静,缓缓说道:“在战争中,我们都尽了自己的职责。”

为了还原这段历史,方励投入了八年的时间,走访了英、中、美、日四国的幸存者和他们的家属,拼凑出了一个完整的故事。

武士道,血之海

里斯本丸号船长的子女在镜头前透露了许多令人感慨的话语:

年迈的“孩子”回忆道:

“他(船长)作为战犯回国后,有两三年没有工作,我曾以为他是个‘怪人',直到今天,我们才了解到真相。”

日本陆军在里斯本丸上犯下了滔天罪行,如果他们没有战败,或许会成为“英雄”,成为“骄傲”。但战败的事实,让生者留下了无尽的遗憾。

同样对子女隐瞒真相的,还有当年攻击里斯本丸的美国潜艇水兵。他们去世多年后,子女们在方励的记录中才得知了父亲的梦魇——

他们击沉了一艘满载英国战俘的货轮,这位水兵因此患上了战后应激创伤,不得不退伍。

愧疚和自责伴随着他直至生命的终结。

英国人对此有着清晰的认识:

这并非美国人的过错,因为当时日军故意将平民与军用物资混杂,导致了无数悲剧的发生。

而旧日本帝国政府在战时面对指责时却回应:

“这是污蔑,我们一直很仁慈。”

战后,随着资料的曝光,人们逐渐了解到日军在战争中的种种暴行。在里斯本丸号被击中时,面对注定沉没的命运,日军选择了撤离所有军人和日本船员,留下少数“敢死队”封死关押英军战俘的舱门。当他们看到英国人逃出时,便开枪射杀,直至被击败投入海中。

但船最终还是沉没了。

三号仓的战俘为了争取逃生时间而努力抢救,却错过了最佳逃生时机,导致两百多人沉入海底。

那些跳入大海的人还要面对日军的持续射击,有的人在绝望中选择了放弃……

这是幸存老兵们向方励讲述的记忆。

我认为有必要澄清:

旧日本帝国军队从未是“武士”,他们只是一群武装到牙齿的懦夫。他们没有武士应有的荣誉感和羞耻心,更谈不上“武士道精神”。作为暂时的胜者、必然的败者,从南京到巴丹,陆海军的“马鹿”们一直在完美地诠释着无耻和野蛮。

因此,《里斯本丸沉没》中的一个细节尤为引人注意:

日军在海面上射杀英国战俘,而中国渔民划着舢板前来救援。当日本人意识到中国人想要救出英国人时,他们竟然停止了射击,甚至加入了救援的行列。

原因很简单——

当一艘船沉入海底,当一群人成了谜……

有人目睹了他们的罪行,并将这一切公之于众。

见旧物,很伤感

罪恶之人不会因为善举而感到羞愧。

勇敢之人不会因为恶行而恐惧怯懦。

在世的老兵们回忆起被中国人救下的日子,有人说这是“来自天堂的善举”。伴随他们终生的,是子女对方励的诉说:

在梦中说日语“嗨……”,半夜醒来大叫,性格变得敏感易怒,偷吃食物并藏起喂马的饲料……

孩子们不了解父亲为何会变成这样,父亲们也一直不愿将自己的经历告诉孩子们。

直到方励在一位幸存老兵家属的家中看到一张纸条,那是他留给弟弟的寄托。

方励说:

“我去抽根烟,我受不了了……”

然后他走出屋子抽烟,眼睛看着前方,不知道他在想什么。

与还能与家人团聚的老兵相比,那些在里斯本丸号沉没后陆续死去的人,留给家人的或许只有一张泛黄的照片,或一封难舍的家书。一位老人说“我再也没见到我的爸爸……”说着说着他哭了。

那是在泰晤士河畔,伦敦和东京一样,充满了现代文明的气息。

但在七十多年前,许多人无法再看到世界的变化。

那时侵略者错以为“武运长久”,被蹂躏者坚守着最后的尊严。

此时,方励已经将视角转向生者,尤其是老兵的孩子们——

没有人比他们更懂得和平的意义。

曾经的战俘们回忆着在里斯本丸上英勇反抗的战友,为了战友他们也可以做出牺牲。只是把遗憾留给了自己的家人。

也许战争会让人疯狂,只有当一切都结束之后,活下来的人才能告诉别人:

“那天,我看着一个人沉入海中,这是我眼中的他最后的样子。然后……我这一生都活在阴影中。”

再见了,爸爸!

《里斯本丸沉没》对观众而言是珍贵的,不可复制的,它没有任何演绎和修饰,没有片面地颂赞“仁者无敌”,呈现在观众面前的是回忆、遗物和大量动画场景的还原。

“丸”在日语中多用于爱称,具象的表述是“圆的”、极圆满的。古时日本多在船只上用“丸”表达一种祈福。但“里斯本丸号”显然没有得到祝福,它承载着一船的罪恶,也承载着一船的悲伤。

这种承载一直持续到2019年,一群从英国万里迢迢来到东极岛的老人们聚在一起,感谢当时唯一在世的参与救援的中国老人,然后他们念诵自己的感言,念着念着还是会哭出来。这群“孩子”站在船上向海中洒落花瓣,祭奠他们永远见不到的父亲。

我看到背景板上有一句中文:

“再见了,爸爸!”

此时身边已经有观众开始抽泣。

人类的感情总是共通的,我想。

纵然在1945年之后,随着铁幕落下,曾经的“大英帝国”几度成了我们咬牙切齿的敌人,可我依旧相信在那片鲜血晕染的海面上,善良的中国人没有想那么多。他们捞起来了生的希望,也让英国人至今感念身处地狱时来自天堂的曙光。

2024年9月1日,《里斯本丸沉没》举行首映礼,影片最后说明那些幸存老兵和老渔民分别在2020年—2021年陆续离世。

当一艘船沉入海底,当一群人成了谜……

这就是方励所说的“打捞

赞(0)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七弟电影 » 当一艘船沉入海底,当一群人成了谜……